這三個字應該是很開心的表達,但這戲是三對老年人的內心戲,人老了是否有需要再找一位伴侶度過晚年,戲裡的三對老年人扮演看似都70歲以上。
退了休的人在公園無聊地度日,有女士們在廣埸跳舞,取景地點是國內,貧民區生活的人,駕駛三輪麵包車代步,住的地方屋內外都很殘舊,一位男長者在廣埸和一位女拾荒者有爭執。某天男長者帶著孫去粵劇一位仇老師學藝,家中環境簡陋,養了的雀在室內自由飛,這位女拾荒者在飯桌吃飯,故事由此開始,女拾荒者為了報恩去照顧行動不便的仇老師,每天靠拾荒而生活,男長者由憐生愛送她一部電話,用三輪麵包車幫她將雜物送去回收工場賺錢,慢慢地兩人建立了情侶。回收工場的兩夫婦,女人患了腸癌和腦退化,他的丈夫一直陪伴她,但與子女關係不好,子女已婚回家吃飯各自談話,說出兩代的隔膜,有一位女兒經濟不好,常找父親借錢,有一天回收工場夫婦知道妻子癌復發,於是用燒炭兩人了結生命,代找男長者處理兩人的後事,不要將真相告知子女。兩人經歷了朋友的離別,在心灰下究竟兩人已是長者,是否需要找一個伴!
有一天男長者知道女拾荒者生日日期,買了蛋糕和她慶祝,因為仇老師入了醫院,故家中只有女拾荒者,於是兩人經歷一些心靈的衝擊,男長者在她的家度過一晚。故事用了不小心思,男長者如何突破內心的衝擊,決定去女拾荒者村屋和她同居,而住在醫院一位男長者,因為一直喜愛仇老師,但家人反對,兩人終身不嫁不娶,後來男長者告知醫院仇老師住在何處,兩人是否相遇就在片尾去交代。但男長者性格應是一位大男人,每天帶著皮鞭出街,心中有怨氣對社會周圍環境的事不滿,用皮鞭去宣洩不滿。有一幕大男人的性格會否做小動作,買一個生日蛋糕並點上蠟燭硬闖女拾荒者的家,要和她慶祝生日,可能是導演的要求這畫面,才能帶出兩人情感的默認,於是與她度過一個晚上。
故事帶出一個反思,長者到了晚年有子女孫兒,是否需要再婚呢,再婚要面對子女的看法,又或者如劇中一樣拋開一切放開懷抱,自己和對方住村屋過著二人世界,離開繁華的城市,但女拾荒者和男長者外觀相差十年,女人才可以有體力照顧對方,男長者有三輪麵包車代步,每月有¥4000退休金,有物業但子女和孫一同住。劇中很多場景都是低收入家庭,回收工埸、拾荒者的家,男長者也是住在舊區,各人的衣著十分之樸素。
雙方保持朋友的距離,沒有開始,就沒有需要再婚,畢竟男長者不是50多歲,劇中角色可能是70多歲,因為化粧技術表現出年齡層很大的人,這戲值得一些已過了50歲的中年人去看,若有機會你/妳有沒有這需要再婚呢,再婚的勇氣在何處。
幾年前參加旅行團去國內,遇見一位70歲的男長者,他的配偶已走了幾年,他跟隨一班社區中心同學學唱歌和話劇的人,一位女已婚同伴者說,你為什麼怕和某中年女士跳舞,她日後可以照顧你,但他說一個人獨自生活很開心,笑說怕跳舞後要承擔後果走不甩,子女在外國定居,有兩個單位一個收租,生活支出不是問題,原來他以前是一位專業會計師,瘦身材但有活力。
原來有廣東話版,可惜在K11卻看上普通話版,怪不得有時說話時用廣東話,其實在電影院最好註明是否有廣東話版或普通話版。這戲看到播完不要即時離開座位,要等到開了燈為止,因為還有兩個片段去解釋未交代的情節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