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0月28日星期六

古物古蹟辦事處、香港天文台

 

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前身是九龍英童學校,據導賞員說當時政府撥出土地給何東興建,目的為英童和華人兒童一同讀書,後來當時的港督覺得華人兒童會降低英童的質數,於是只給英童去讀書,將當初原意推翻。開辦初期只有60名小學生,後來擴展至中學,因人數過多容納不這麼多學生,於是搬去何文田天光道新校舍,於19484月改名為英皇佐治五世學校。

二次大戰後1957年,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租用這校舍,政府1971年推行九年免費教育,街坊福利會也成為小學,後來在校舍後面興建了一座專業大樓,故在這古物古蹟辦事處入口的位置,有保留一塊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的牌,後經成為古物古蹟辦事處,因為成為辦事處故不能入內參觀,只能在外面拍攝這建築物的外貌,舊式建築物也是一個打卡拍攝好地方,因為是開放式,可能遊客覺得外型特別,不知道可以在此拍攝留念。

古物古蹟辦事處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(wikipedia.org)

前九龍英童學校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(wikipedia.org)

古物古蹟辦事處 - 「前九龍英童學校及香港天文台1883大樓」導賞服務 (101) (amo.gov.hk)

香港好去處|本地5大英式紅磚屋打卡熱點推薦 (mensuno.hk)

舊式磚牆門的入口頂部都有一個拱形,這了拱形來承受磚的重量。

因牆需要一個很大的出入口,故有一條石屎條去承托,看了有一種和舊式磚牆入口不協調,其實現今任何磚牆要開一個入口,都有一條石屎條去承托,只不過用批盪填平了看不見,舊式建築物要保留原貌故沒有用批盪填平了。


香港天文台

看完古物古蹟辦事處,導賞員說要加設參觀天文台,於是有導賞員帶領進入山上的天文台,在閘口前介紹標誌的由來,1997前是港英時代的標誌,19977月後改回現今的標誌到現在。進入天文台需要步行一段長斜路,在這處工作的人身體好,每天這樣要步行一段長斜路才到辦事處,估計他們少於出外吃午飯。

前面是一座兩層高舊式建築物,看似不像辦公室,周圍兩旁綠樹林蔭像似一個公園,據導賞員說以前曾想過給港督住,因地勢環境問題,假若當敵人攻佔時冇得躲避,後來港島禮賓府成為港督居住的地方,建築物前面公園兩旁放上監察天氣的儀器。導賞員帶領觀看午子線的柱位置,然後引領進入歷史室,只有這地方才可以進入這建築物的一個房間,因為這建築物是天文台辦事處。

在歷史室內看見1997前的天文台牌,和昔日的電報機,介紹一位天文台長製造了一條天線,就好像以前的魚骨型電視天線,因他看見有衛星在香港掠過,於是用天線接收信息,不如說截聽衛星發出的信號,看見氣候的變化,於是預測了颱風的來臨,然後告知日本颱風的來臨,後來有報章訪問,所以保存舊報紙隔了幾十年,就成為珍貴的歷史回憶。

1881是前水警總部,在尖沙咀半島酒店旁,但1883是天文台,因為天文台建於1883年。

香港天文台的歷史|香港天文台(HKO)|關於我們

香港天文台的早期歷史 (hklaureateforum.org)

香港天文台總部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(wikipedia.org)

香港天文台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(wikipedia.org)

香港天文台歷史 - 搜尋 圖片 (bing.com)

香港總督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(wikipedia.org)

子午線。

1997年前天文台門牌

製造了一條天線接收衛星的訊號,知道颱風的形成。
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drive/folders/17D-_xzxOMxct-XW11W83pazyd1FLwKWl?usp=sharing

能觀賞古物古蹟辦事處香港天文台,因為有導賞員的介紹才知道,步上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小屋旁,有一個告示牌寫著,逢星期五3:45pm有粵語導賞員介紹,不用預早上網登記,只要到時在這處集合,就會有導賞員的介紹,介紹完後再帶領去看天文台,個半小時行程有時間值得去看,沒有導賞員的介紹只能自己遊覧這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外貌,不能進入天文台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Blog的名字

每一位寫 blog ,用 facebook 或其他網的版,都會用一個名字代表自己,有些朋友的 facebook 用全名,有些人用中文名字,有些人用英文名字,甚少人會用另一個稱呼代表自己,用一個很特別的名有他 / 她的原因,甚麽原因只有當事人才知道。 至於自己為何用這名字呢,話說...